<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重访红旗渠

          发布时间:2022-07-28 08:40:10


            红旗渠是林县(今林州市)的名片,是古老中原大地河南的名片,也是华夏五千年有着悠久历史的现代中国的名片。每次参观红旗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第一次参观红旗渠是在三十年前,那时,我还是一名刚入党不久的新党员,心怀敬畏与敬仰来到红旗渠,第一眼看到传说中的“人间天河”,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林县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山区,严重干旱缺水,历史上多次发生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甚至数次发生“人相食”的惨绝人寰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决心彻底改变这种严重缺水的局面。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经多方勘探论证,决定把位于山西省的水源丰沛的浊漳河上游的水引到林县,经上级部门批准,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食不果腹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水利工程,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的群众近10万人,耗时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掘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

            修建红旗渠工程,参加修渠的民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困了,就睡在石缝中,用绳子把脚拴牢防止掉下山崖;饿了,就地取材挖野菜掺和着每天发的六两粮食充饥;喝了,就鞠一把浑浊的泥水解渴;累了,就抬头看一看工地上矗立的毛主席的画像,仿佛毛主席正面带微笑鼓励着他们,浑身又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在红旗渠展览馆的一面墙上,镌刻着81名壮士的名字,他们永远长眠在太行山下,最大的63岁,最小的才17岁。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整天在工地上日夜奔波,期间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但红旗渠工程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红旗渠,他就像一颗钉子钉在红旗渠工地上。一次,工地发生了险情,他为了群众的安危去排除险情,不幸被巨石砸中,夺去了他27岁的生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吴祖太是为了林县人民的千秋功业而死,他将永远活着林县人民心中。

            红旗渠工程完成后,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和灌溉用水问题。当开闸放水的那一刻,林县人民沸腾了,他们尽情地任热泪流淌,那是激动的眼泪,那是幸福的眼泪,也是骄傲的眼泪。从此,林县人民的生活焕然一新,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改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在建党节到来之际,我有幸再次参观了红旗渠,沿着弯弯曲曲到山间栈道,望着逶迤流动的漳河水,心中涌起了无限畅想。

            作为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如何诠释红旗渠精神?如何领悟红旗渠精神?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如何谱写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先篇章?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以杨贵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在三年自然灾害最艰苦的岁月,在明知既少资金有缺技术困难重重的现实下,在付出最大努力而结果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意志坚定,迎难而上,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他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努力的目标,人民的期盼就是他们决心,人民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竭的动力源泉。他们深知只有横下一条决心,拼出一条血路,劈开太行山,建造一条人间天河,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林县人民的命运,才能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的缺水的状况,才能使林县人民走上幸福的生活,才能使林县子孙后代彻底摘掉自己头上的“穷”帽子。他们知道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的奇迹。红旗渠精神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心系人民,心系百姓的壮举。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就是最好的的红旗渠精神的诠释。

            在办案过程中,当你看到一摞摞卷宗,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山头,需要你按照司法程序一锹锹一铲铲去削平;当你遇到一件件信访案件,又何尝不是修渠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需要你耐心细致地一个个去化解去搬开;当你分到一件件从未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又何尝不是一座座高山挡在面前,需要你苦心孤诣打通“青年洞”;当你想到李庆军等同事为了工作累倒在审判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又何尝不是为了修渠永远长眠在太行山下的81名英灵;当你把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连接起来,又何尝不是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人民法官为民解忧的“红旗渠”。

            电脑的键盘就是我们的铁锤,电脑的鼠标就是我们的钢钎,审判庭的法槌就是我们的指挥棒,裁判文书就是我们向人民交出的答卷。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是我们的职责;把犯罪分子科以应有的刑罚,就是我们的使命;把“民告官”案件作出公正的审判,就是我们的信仰;把执行款送给当事人的手中,就是我们的幸福。院党组的领导就是我们前进的航向,清正廉洁就是我们的防火墙,我们的汗水就是克服困难的法宝,我们的决心就是胜利的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法院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在明知案多人少的现实中,依然热爱审判事业,依然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其中,不负韶华,无怨无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既然选择了法院,就意味着选择了加班,选择了忙碌,选择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远离了岁月静好,那只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负重前行。这就是我对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理解。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刻在太行山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无言的诉说着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故事,行走在林州大地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开山炸石的隆隆声响;漳河水静静地流淌,仿佛流淌着林县十万民工抛洒的汗水。红旗渠精神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将永远激励我们心系人民,敢于担当,踔厉奋发,勇往直前,从胜利走向胜利,谱写出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新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